中華心靈原力氣功研究發展協會論壇

www.vitalityforce.org.tw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5月 4日, 14:37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大小腸對應情緒的變化-瑛瑛  發表於 : 週五 5月 23, 2008 11:29 am
文章發表於 : 2011年 11月 17日, 08:40 
離線
系統管理員

註冊時間: 2010年 7月 15日, 02:55
文章: 1269
西醫
大腸激躁症候群(考試拉肚子)
-病因:
-沒有器官上的異常
-情緒因素,飲食,藥物,內分泌可能導致腸部活動性異常。
-患者通常比較容易緊張,焦慮抑鬱
-外在的壓力及情緒變化常和症狀的產生有關
-當食物通過腸部速度過快時產生腹瀉,過慢時產生便祕,兩者可以交替出現

緊張與消化──精神緊張時消化道運動的變化
作者:方懷時 演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系統受到神經系統的管制,每一個人都必定會有切身的經驗。看到美味的食物會口水直流,是神經對口腔唾液腺的影響;心情緊張時有的人肚子會痛,是腸胃道受到影響。美國有一位橄欖球球員平時練球時打的非常的好,一到重要的正式比賽就完全走樣。在教練和醫生詳細追問下,才發現這位球員在每次大賽前就非常緊張,一緊張就拉肚子。一連瀉了三、四天,到了比賽時當然手足無力,無法發揮水準了。拉肚子是大腸受到了情緒的影響;另一方面,有些人卻因此引起便秘。緊張的情緒對各人的影響不同,何以有此現象,迄未明瞭。本文將就消化道的運動如何受精神緊張(stress)影響,做簡單的闡述。
於1943年報告亦有胃之患者(即湯姆)經長期之研探,發現湯姆於情緒激動時,他的胃運動顯著增強。但當他恐懼時,其胃動作即呈抑制狀態。
實驗室裡製造的精神緊張
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對於實驗控制的要求也愈嚴格,刺激方法和紀錄方法都需要在管制的環境下予以定量。產生精神緊張常用的方法大致如下:在人體實驗方面是予以痛覺刺激──像輕微的電擊、40℃到50℃的熱刺激、冰水刺激或頭上戴個金屬箍罩(head band,實驗時逐漸收緊,使受試者頭痛)等,然後記錄在這些痛感的刺激下,消化道的反應。在動物實驗方面,經常使用的精神緊張方法有缺氧(hypoxia)刺激或其他各種物理化學刺激;我們可以減低空氣中氧分壓(動脈血液缺氧)或使動物失血(貧血缺氧)等方法造成缺氧的環境。我們將就不同部位的消化道所觀察到的精神緊張對消化道的影響,略述如下:
一、食道:
食道的構造可說是整個消化管中較簡單的,肌肉較薄,腺體較少,神經的分佈以副交感神經為主。可注意的是食道上三分之一管道的肌肉是橫紋肌,而不同於消化管道其他部位的平滑肌。食道蠕動的強弱可以用食物通過的時間來作比較,實驗結果發現冷水刺激、緊箍頭罩或焦慮害怕時,食道的推進運動都顯著的減弱。實驗中發現最強烈的抑制刺激是學生的考試。圖三這位醫學院學生正常時候只需10秒便可以將食物從口腔送到胃中;手放在冰水中,一面吞嚥食物需要45秒,可見食道的蠕動已經大大的減弱了;頭上加個緊箍罩產生頭痛時則需要60秒;而最顯著的抑制發生在考試前,吞塊食團需時3分鐘又15秒才能到達胃中,足足延長了近20倍的時間。
二、胃:
哺乳類包括人在內的胃是消化管特別龐大肥厚的部位。在胃底與胃體部分共有三層肌肉,除了環狀肌與縱走肌之外,在環狀肌內側還有一層斜行肌。食物進入胃之後,與胃酸作充分攪拌,以便初步分解。老鼠在受到熱傷或處在缺氧的緊張環境中時,食物通過胃部的時間增長,也就是胃部的推進運動受到了抑制。但是病人如在情緒激動時胃部局部收縮增強。英文中也有句「sinking feeling in the gut」,意思是在緊張或失敗時覺得胃腸下沉。這時候是否胃的局部收縮增強而推進運動減低,則有待進一步的探測。另外,大白老鼠在短期缺氧時胃部推進運動被抑制,但是如果使其每天遭受缺氧環境三個小時,三個月後再測試時食物通過胃的時間反而顯著的縮短。原因何在,值得研探。
三、小腸:
小腸表面充滿了絨毛,食物糜在此作鹼性的酵素分解,是消化道中主要吸收養分的部位。圖一便是小腸橫切面的構造圖。由大多數的人體和動物實驗探知在緊張時,小腸的推進運動有顯著受抑制的情形。
四、大腸:
大腸是消化管最末粗大部分,正常的情形下運動極為緩慢,以利食物中水分的充分吸收,形成糞便。大腸於每天中只有在一到三次的大規模的運動(mass movement)時,才有較迅速的推進運動。在大多數的實驗中發現,冰水、緊箍罩刺激或情緒緊張時,大腸的局部收縮運動增強。
曾對一位醫科學生做了一個試驗,這個試驗的結果顯示在圖四(橫軸是時間)。在檢查了十分鐘時,醫生告訴這位醫學生,他的直腸內發現了癌症腫瘤。這位可憐的醫學生內心愈想愈害怕,此時發現他的大腸運動愈來愈強烈,大腸內壁充血也愈來愈加深。二十分鐘後,醫生主動告訴這個被試者其實他的大腸內沒有腫瘤,結果其強烈的大腸運動立即停止,充血消失。緊張害怕時,推進運動有時也會增強;「嚇得屁滾尿流」就是很好的例子。動物實驗也發現大部分在缺氧、傷害的刺激時,大腸的推進運動有時會增強。
消化道中的腦
情緒的變化如何影響消化道的運動呢?這其間的變化絕大部分是由分佈在消化管壁上的神經來操縱。消化管管壁上有一套內在的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這個神經系統是由許多神經元和神經元間複雜的網路所構成,腸肌叢(myenteric plexus)和黏膜下叢(submucosal plexus)便是內在神經系統神經元聚集的地方(見圖一)。
據估計在人體消化道管壁上,內在神經系統的神經叢中約有一千萬到一億個神經細胞。我們可以說消化道內有一個腦在操縱它的功能。這個肚子裡的腦受到自主神經系統經由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管轄,但是它也有充分的自治能力來獨立執行消化道的一些反射動作。舉例來說,推進運動發生的原因是消化管的蠕動反射,食糜進入消化道會增加局部的張力,這張力的刺激會經由張力受器感覺到,而反射性地刺激近口端的管壁肌肉,抑制近肛門端的管壁肌肉,而使近口端的環狀肌收縮,近肛門端的環狀肌放鬆,食糜塊自然延著消化管向前推進了。消化管能夠自力執行的反射作用,除了食道、小腸、大腸的推進運動外,還有腸壁的局部收縮。
自主神經的作用
局部消化管道的收縮與放鬆雖然能推進、攪拌和消化食物,但是消化管各部分運作的協調,以及消化作用與身體其他功能的協調,要靠自主神經系統經由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來達成。在簡略的教科書中通常說交感神經對於消化管肌肉有抑制的效果,副交感神經有刺激的效果。所以在精神緊張,交感神經興奮時,消化管的推進作用受到壓抑而減弱。實際的情形卻遠比這種簡單的二分法複雜的多。
如圖五顯示,在胃壁肌肉上分佈的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vagus efferents)有興奮性的,也有抑制性的作用。其上的交感神經(sympathetic efferents)同樣地也有興奮性和抑制性的作用。在實驗室中有時發現刺激自主神經所造成的效果,會隨著被刺激部位的管壁,在受到刺激當時本身已有的緊張度(tonus)之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當胃壁肌肉放鬆時,迷走神經的興奮會造成胃部肌肉收縮,但是若胃壁肌肉已在收縮狀態時,刺激迷走神經反而造成肌肉放鬆。另外消化道不同部位,接受到不同比例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精神緊張在食道、胃壁、大腸造成不同的影響,是不是因為交感、副交感神經在消化道各部位分佈的密度不同、作用方式不同的結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精神緊張時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
精神緊張時自主神經系統有什麼變化呢?早年甘農(W.B.Cannon)認為主要是交感神經受到了興奮。據此我們可以解釋,當痛刺激、缺氧刺激等精神緊張狀況下,食物通過胃、小腸的時間增長是交感神經興奮的結果。後來孟奇(Monge)、克蘭(Crane)和格爾霍恩(Gellhorn)等人更提出精神緊張時交感、副交感均產生興奮,但是有時間上的差異。在初期是交感神經興奮較重要,當刺激的時間增長時副交感神經反而變得更重要。這樣的說法可以解釋為何大白鼠在短期的缺氧刺激下,食物通過胃中的時間變慢;而經過三個月,每天三小時缺氧刺激後,食物通過胃中的時間反而增快的情形。近十年來,更強調自主神經對消化道的控制並非大開大合,而是有精密的局部控制。所以在胃腸中,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是否興奮,可能呈現局部性的不同(亦即其興奮可能有選擇性的)。這些局部性的不同可以配合不同的刺激,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多樣性的調節。這多樣性調節的詳細情形以及彼此相互配合時的生理意義,就是近代生理學研究的重點。
(本文為方懷時先生七十四年在中央研究院的講演)


臺北榮民總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主治醫師 王煥昇
◎什麼是腸躁症?
你的消化道如胃、小腸、或大腸,構造是正常的,但是功能運作不正常。
◎腸躁症的徵狀
腸躁症的病人可能在任何時間發生一個或多個徵狀,不同的時間發生的徵狀也不完全相同。徵狀嚴重程度不一,變化很大;但是在遭遇壓力時,例如旅遊、交際應詶活動、改變平日規律的生活方式、暴飲暴食、月經期間,徵狀特別嚴重。不舒服的徵狀大部份起因於腸子的痙攣和比較敏感。通常腸壁的肌肉溫和規律地收縮和放鬆,將食物沿胃、小腸、大腸和肛門的順序逐漸地移動。腸躁症病人的腸壁肌肉則失去規律性地收縮和放鬆,產生痙攣的情形,也就是腸壁肌肉收縮太強太久。發生痙攣的位置和範圍又不固定,當食物因腸內痙攣而移動太快或太慢時,便產生了不同的徵狀。可能造成腹部疼痛、糞便上帶有黏液、腹瀉、或便秘。另外,腸躁症病人腸壁內的神經纖維末梢比較敏感,一些平常不會引起感覺或疼痛的腸氣或物體,卻造成腸躁症病人腹脹、疼痛或強烈的排便感。
腸躁症的原因目前沒有完整的答案。腸子肌肉不正常的痙攣和比較敏感是大部份徵狀的原因,但是還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腸子肌肉會不正常的痙攣和比較敏感。
1.增加身體的活動力。
運動可以改進身體健康,也有利於減輕腸躁症。運動幫助降低無形的壓力,並刺激腸道進行規律性的收縮與放鬆。運動不代表要非常激烈的運動,或是運動很長的時間。相反地,剛開始運動時,請儘量選擇輕鬆的活動,每次活動的時間也短一點,才容易做得到;持之以恆,就能達到目標。
2.改善飲食。
增進腸道的功能和身體的健康就靠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進食時間、增加高纖維含量的食物、和喝足夠的水份。每天在大約相同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錯過進食時間或者吃得過量。你會發現少量、多餐、定時,比一天吃三大餐更適合減輕腸躁症的徵狀。增加食物中的纖維量則可以改善腹瀉或便秘的徵狀,不過請逐漸增加纖維含量,因為一下子增加太多的纖維質,也同時增加大量的腸氣,會讓腹脹感惡化。有充足的水份,腸中的纖維質才能發揮作用吸收水份,形成柔軟易排的正常糞便。至於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則應該避免。另外,每個人對各種食物的反應還是有差別,所以在改善飲食時,請多嘗試各種食物,以發掘比較適合你的食物種類。
3.減少壓力並調整面對壓力的態度。
擔心、焦慮、和很多的心理壓力都能引起消化道問題,例如胃痛或腹瀉。有腸躁症的人這種現象更頻繁更嚴重,而發生的疼痛與排便異常,對病人來說是另一種壓力。如此的惡性循環只會增加腸躁症的嚴重性,影響到日常的活動,降低生活品質。所以,必須減少壓力來源,如高度壓力的工作,並調整心態,才可以打斷惡性循環,減輕腸躁症的徵狀。
4.藥物。
當你在調整生活習性時,腸躁症的改善是漸進緩慢地,徵狀並不會立刻消失,這時就需要用藥物減輕徵狀,協助度過這段調整期。例如:抗痙攣藥物能放鬆腸道的肌肉和解除痙攣。抗憂鬱劑降低神經的敏感度。止瀉藥減緩食物在腸中移動的速度。消除脹氣和消化不良的藥物能減輕你的不舒服。纖維質補充品可以幫助排便,減緩水瀉。至於止痛藥則必須謹慎使用;因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雖然能減輕你的疼痛,但也同時刺激你的消化器官;鴉片類止痛藥則容易產生依賴性、幹擾消化器官功能、並讓你對疼痛更敏感。


陳健麟醫師
腸躁症是腸胃科常見的的症候群,其特徵是腹部的疼痛或絞痛合並腸道功能的改變─包括漲大、產氣、腹瀉和便秘。長期以來腸躁症有時較像精神而非生理的問題。在美國約有五分之一成人有腸躁症,大部分的病人症狀都是輕微的,只有少數人的症狀嚴重。幸運的是腸躁症不像有些大腸炎會引起發炎或改變腸道組織或增加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大部分的腸躁症可由飲食、生活習慣和壓力的管理來控制。
◎成因
腸躁症的患者腸道的收縮比正常狀況較強且久,故食物較快通過腸道,造成產氣、漲大和腹瀉;但也有可能狀況相反而造成便秘。沒人知道IBS的確切成因,但有人相信這和掌管腸道感覺和肌肉的神經的改變有關。也有認為是中樞神經影響了大腸。又因女性的發生率高出兩三倍;經期症狀加劇,故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有影響。因不明原因,腸躁症患者對一些對常人不會有影響的刺激反應強烈。由食物、藥物或情緒產生的氣體或壓力都會引起腸躁症。腸躁症的患者會發現在緊張的情緒下其症狀和發生頻率會加重,但緊張只會加重已發生的症狀而不會引發症狀。有時其他的疾病如腸胃炎也會引發腸躁症。抗生素的使用引起腸內菌叢的改變、止泄劑和緩泄劑的過量使用也可能會引起腸躁症。
◎併發症
腹瀉和便秘都會使痔瘡惡化。此外,腸躁症的症狀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使患者感到沮喪。
◎治療
由於腸躁症由何引起並不清楚,故治療方面以症狀緩解為主。大部分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可靠患者學習情緒管理,或改變飲食或生活型態得到改善。症狀較重者則要就醫。在某些情形下患者需用到抗膽鹼藥物來緩解腸道痙攣,此類病患的回診是很重要的。如患者有腹瀉和腹痛,醫師可能建議用三環抗憂鬱劑,副作用可能有意識不清和便秘。
◎預防
任何人都會遇上腸躁症的問題,但患者身上這種因壓力引起的如腹痛腹瀉症狀的頻率和強度都比一般人高。以下的方法可幫助患者緩解:
*諮詢:心理或精神治療師可幫助你減輕壓力或改變你對事情的應對方式。
*規律的運動、瑜珈、按摩或治療。
*漸進式的放鬆運動:由腳到頭皮的漸進式全身放鬆運動。
*深呼吸:深呼吸可幫助放鬆腹部肌肉,促進正常的腸道運動。
*催眠:接受專家的催眠可使你讓你的腸道肌肉變得運作平順。
*其他:每天作至少二十分鐘可使自己放鬆的事─如如聽音樂、玩電玩或泡澡等。


大小腸超敏感,勿過度施壓
2006/12/12
書田診所腸胃肝膽科主任王志堂
大腸急躁症者在生理結構上並無異常,只是大腸過度敏感,當接受到食物及壓力等刺激時反應過度,連帶大腸、小腸及胃都會出現症狀;使得腸道肌肉痙攣,通常之前就曾出現類似腹瀉或便秘症狀,在生活作息驟變或是感受壓力的時候,這些曾經出現過的症狀就會再次出現,有的人會出現腹痛,感覺飽脹感,有的人甚至還會腹瀉、便秘..等等。
升學學生為最大族群
大腸急躁症在焦慮症及憂鬱症患者身上更為常見。
王志堂進一步解釋,人體的消化器官是由自律神經主導,大腸急躁症的發生,通常和生活習慣以及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在全世界人口中,至少佔有1成到1成5的比例,正深受大腸急躁症困擾,換句話說,大約每10個人當中就有1位,比例相當高;而且是女性多於男性,約是2:1的比例狀況,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20歲到30歲之間是最好發的年齡,年輕人最常見,中年人次之;這些人通常個性容易緊張、容易感受壓力,從門診經驗顯示,年輕病患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臨床上最常見的腸躁症族群為升學中的學生的年齡層。王志堂解釋,國、高中生可能因為課業升學壓力,加上面臨考試壓力,容易出現擔心、焦慮等不安的症狀;在長時間情緒焦慮、亢奮或壓力不正常、加上飲食與生活作息不規律的情況下,大腸急躁症就容易產生。這些症狀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擾,嚴重可能影響學習效率;另外,上班族也常因為經濟、升遷等壓力,引發大腸異常收縮而造成腹痛、飽脹感,通常50歲過後的求診的比例才會降低。
改善生活習慣很重要
王志堂提醒,所謂的大腸急躁症,嚴格來說不應稱為病症,應該稱之為症候群,是因為工作或生活緊張、忙碌,加上壓力加諸,因而誘發之前可能原本就存在的症狀。就因為腸躁症的發生通常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因此,治療腸躁症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始著手,第一要務通常從生活方式做調整,找出造成自身緊張的癥結,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活動時或吃什麼東西之後,不適症狀比較嚴重,加以避免之後再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習慣;
藥物配合療效加倍
在改善生活作息的過程中,同時必須配合藥物幫助緩和症狀,例如針對腹瀉患者,投以抗痙攣藥物,放鬆腸道的肌肉和解除痙攣;止瀉藥物則是減緩食物在腸中移動的速度;除脹氣和消化不良的藥物,能夠減輕病患的不適感;至於因為心理壓力造成的腸躁病徵者,醫師也會給予抗憂鬱劑,降低神經的敏感度。
有些醫師也嘗試配合心理治療,例如催眠或交談等方式,讓患者學習放鬆技巧;王志堂表示,不管減緩腸道收縮或是幫助排氣,都是希望讓腸躁症患者更舒適。
社會步調快速,每個人不可避免的暴露在緊張的環境中,有些人會借助運動、音樂或是藝術調劑獲得紓解。
不過醫師強調,不論是飲食或藥物配合,都僅能減緩不適症狀,對於根治腸躁症截至目前為止,仍是不可能的,因為要戰勝這種完全後天性的疾病,病患個人自我的心理調適,還是最為重要的。






























【大紀元9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三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今天公佈調查發現,患有腸胃焦慮症的人,比正常人罹患經常焦慮症的風險高出六點一倍;估計全港有二十多萬人患有經常焦慮症和腸胃焦慮症。
調查又顯示,住在較偏遠地區,罹患經常焦慮症的發病率較高。另外,女性、低學歷、低收入患病的風險也較高。
【大紀元9月4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患有腸胃焦慮症的人,比正常人罹患經常焦慮症的風險高出6.1倍,估計全港有約逾27萬人患有腸胃焦慮症,其中逾20%同時患有經常焦慮症。中心建議市民增加對焦慮病的認識,而基層醫生亦要接受培訓協助診治。
中大健康情緒中心與消化疾病研究所合作,於7月用電話訪問了逾2, 000名市民,年齡由15至65歲,其中有4%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1年經常感到焦慮;5.4%的人表示,經常有腸胃焦慮的徵狀,包括腸胃不適、肚瀉或便秘,當中有20%更同時患有焦慮。病者在過去1年內,有6個月以上會經常出現肚痛、腸胃不適、失眠、容易發脾氣等徵狀。
調查又顯示,住在較偏遠地區,包括北區、元朗和離島,罹患經常焦慮症的發病率較高,而患者主要是女性、低學歷和低收入患病的人士。
現代人腸胃不適八原因
文章來源:競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經常三餐不定,許多人有或輕或重的腸胃不適症狀。望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楊國華分析了造成腸胃不適的八大主要原因。
1.生活作息不正常 。未能定時定量,造成腸道過於饑餓或過於飽食,導致腸道運作異常,長期可以使胃腸負擔過重。
2.吃得太快。會使咀嚼不到位,造成消化液和食物不能充分攪拌混合,因而不能進行充分的消化分解,對腸道造成傷害。
3.飲食不衛生。有些病菌於腸道中會產生毒素,造成急性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4.吃得太油膩,造成腸道不易消化。高蛋白質或高脂肪的飲食,易造成腸道菌群改變,不利有益菌存活。在正常狀態下,胰腺會大量分泌各種酶來維持機體正常運轉,如果油膩食物攝入過多,體內脂肪酶和蛋白酶就會不堪重負,直至耗竭。
5.吃太多藥物,造成腸道有益菌群不能生存,而減弱消化能力。
6.生理年齡老化,造成腸道消化器官機能退化。包括牙齒脫落、口腔疾病、消化酵素退化或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
7.飲水量太少或纖維素食物進量太少造成便秘,增加了繼發結腸癌的可能性。
8.壓力過大直接影響生理功能就是腸道功能異常。如胃酸過多、減緩蠕動或加快蠕動等。胃酸過多會損傷胃黏膜,加快蠕動會造成頻頻腹瀉,減緩蠕動會造成肚脹。


胃何不輪轉-淺談功能性腸胃障礙
吳明賢醫師(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資料來源:台大醫學院電子報
大腸激躁症候群
這是一種腸道,尤其是大的運動功能失調,大腸本身結構沒有問題。由於涉及大腸的運動因素眾多且複雜,目前並未找到一個確切的病因。有些研究認為,這與大腸本身的感覺有關,這些患者的大腸對氣體或糞便的刺激較正常人敏感,所以受到刺激後會產生不正常的運動。有些研究發現人腦受壓力或其他刺激後,間接的改變神經、內分泌系統,而影響大腸的運動,產生各種不同的症狀。
如何治療「大腸激躁症候群」?
由於病因不明,所以,大腸激躁症候群目前並沒有特別的治療。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因此須建立患者與醫師間的信賴關係,並加強彼此的信心。 改變食物、或避免某些特定的食物、多吃水果青菜等,對此病似乎沒有很大的效果;但一般而言, 減輕工作壓力、避免情緒反應,可使這個病有一些緩解 。
治療上多針對不同的症狀以藥物減輕不舒服,如以止瀉劑來處理腹瀉,抑制蠕動的藥物或刺激蠕動的藥物以改變大便的運動等。有些人須以控制情緒或抗憂鬱的藥物來治療。























中醫
常春月刊電子報
傳統的中國醫學它教我們「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故能形與神俱,皆能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黃帝內經》),它帶給炎黃子孫健全的身心,進而成就無上智慧,發展出璀燦的中華文化。
心與身的關係至為密切,也就是說情緒與生理是互相影響的,身上的病痛肇因於七情六慾,尤其是現代的人,體會應該更加深刻。讓我們先來看看情緒如何影響健康。古書上說:「人身小天地。」為什麼這樣說呢?人身裡有心、肝、脾、肺、腎五臟,天地裡有火、木、土、金、水五種元素(又稱五行、五運)及風、寒、暑、燥、濕、火六種天氣,人身裡的五臟和天地之間的五運、六氣是相應合的。
《內經》上說:「五志傷五臟。」也就是說:
怒傷肝─肝火旺盛容易發怒,但不把脾氣發出來,悶在心裡不但會傷肝,也  
    會引起乳腺的不調,所以哺乳的母親餵奶時要心平氣和,正在發怒時千萬不要授乳。時常壓抑憤怒的情緒也是乳癌的原因之一。

喜傷心─過份興奮或不能表達突來的喜悅,都對心經有不良的影響,確實有  
    心臟病患在狂喜的情況下發病的。
思傷脾─相思和思慮過多都傷脾,所以想念一個人或心事重重都會讓人吃不
    下飯。憂傷肺─悲憂的情緒會傷及肺。《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年紀輕輕的就經常咳血,可見保持樂觀進取的態度多麼重要。
恐傷腎─恐懼的情緒會傷腎,同樣的,腎虛的人常有無名的恐懼感,對很多
事情都怕,變得沒志氣。










藏在肚子裏的腦
[ 作者:青年導報 轉貼自:《視野》2007年第11期 2007-8-20 ]

自古以來,人們就愛用“一肚子壞水”來形容某些奸詐小人,而把那些學識淵博的君子譽為“滿腹經綸”。“壞水”也好,“經綸”也罷,都與才智、智慧有關。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人除了位於一身之首的頭部大腦外,還有一個大腦藏在肚子裏,稱為腹部大腦或者“腹腦”。它是你的“第二大腦”,它的生理意義與價值比起你的第一大腦一點也不遜色。
“腹腦”是什麼
“腹腦”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你肚子裏複雜的神經網路,這個網路由大神經細胞組成。神經細胞廣泛分佈於消化道內壁、胃部、大小腸中的組織細胞皮層中,相互進行資訊傳送,構成“腹部神經系統”。
可能有人會問:人的全身神經細胞無處不在,為什麼單單將腹部神經系統稱為“腦”呢?原因有三個:
其一,腹部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數量驚人,多達1000億個,比背部脊髓中的神經細胞總數還要多,幾乎接近大腦的細胞數量;
其二,腹部神經細胞的類型、有機物質及感受器等都與大腦極其相似,結構同大腦差不了多少,只是不構成大腦半球而已;
其三,與頭部大腦一樣,能控制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反應,唯一的差別是不能像大腦那樣進行思考。試看全身器官與組織,還有哪個器官能有如此神奇的能耐呢?
那麼,造物主為何要對人體如此設計呢?科學家們歸因於物種進化。在生命進化的最初階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狀蠕蟲)還沒有大腦,其神經系統的直接產物就是“腹腦”,而“腹腦”也足以滿足它們對於神經機能的需求。隨著物種的不斷進化,動作日趨複雜,“腹腦”便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它們需要功能更完備、資訊更靈敏的“指揮中心”,中樞神經系統———也就是大腦便應運而生了。但腹部神經系統並沒有“下崗”,而是遵循自然選擇的規律繼續存在。於是,人體便有了兩個腦。
大腦與“腹腦”———哥倆好
其次,哥倆“患難與共”,一起感受肉體和心情傷痛。一般來說,當你非常生氣時,“腹腦”通常的反應就是吃不下飯,甚至發生胃疼等。
再次,哥倆“同病相憐”,“一損俱損”,對某些疾病的反應出人意料地“同步”。比如,老年癡呆症患者,常在頭部和腹部出現同樣的組織壞死病變;得了瘋牛病的人,在大腦受損而出現精神錯亂時,胃腸也遭受極度損害;還有,當腦部中樞感覺到緊張或恐懼時,胃腸系統通常會痙攣和腹瀉。
此外,“腹腦”與大腦一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能指揮,會做夢。就說做夢吧,不少胃腸病患者總是噩夢頻頻,睡不好覺,其奧秘就在這裏。

一、《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胃腸病的理論基礎
《黃帝內經》列有《太陰陽明論》、《陽明脈解》、等專篇論述脾、胃、大小腸的生理   
 、病理及其證治等。

二、《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胃腸病的辯證論治基礎
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把《黃帝內經》的有關理論與臨床實踐緊 密
結合起來,確立了中醫胃腸病的辯證基礎。
  總之中醫認為,胃腸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其飲食、情緒、七情六淫、外感內傷、勞逸不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飲食不當,不潔可直接損傷脾胃氣機,使脾胃氣機阻滯而發病。情緒波動可導致肝鬱氣滯,橫逆克犯脾胃,導致胃腸疾病。外感寒邪,凝聚於中焦、使中焦脾胃功能受阻而發病等等,均足以證明脾胃病的發生,發展的具體原因。

《黃帝內經.素問》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黃帝問曰:太陰陽明為表裏,脾胃脈也。生病而異者何也?
  岐伯對曰:陰陽異位,更虛更實,更逆更從,或從內或從外,所從不同,故病異名也。
  帝曰:願聞其異狀也。岐伯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陰道虛。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入五臟則瞋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故陽受風氣,陰受濕氣。
  故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故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內,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時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臟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
  帝曰:脾與腎以膜相連耳,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溢,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日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上)景卷之五道集脈神章中通
脈有七情之傷, 而為九氣之列. 怒傷於肝者, 其脈促而氣上衝; 驚傷於膽者, 其氣亂而脈動掣. 過於喜者傷於心, 故脈散而氣緩; 過於思者傷於脾, 故脈短而氣結. 憂傷於肺兮, 脈必澀而氣沉; 恐傷於腎兮, 脈當沉而氣怯. 若脈促而人氣消, 因悲傷而心系挈. 傷於寒者脈遲, 其為人也氣收; 傷於熱者脈數, 其為人也氣泄. 脈體須明, 脈證須徹. 浮為虛而表顯, 沉乃實而裏決. 滑是多痰, 芤因失血. 濡散總因虛而冷汗, 弦緊其為寒而痛切. 洪則躁煩, 遲為冷別. 緩則風而頑木, 實則脹而秘結. 澀兮血少而寒, 長兮癇而又熱. 短小元陽必病, 堅強患乎滿急. 伏因痛痺伏藏, 細弱真元內傷. 結促惟虛斷續, 代云變易不常. 緊急或緣瀉痢, 緊弦癥痞相妨. 數則心煩, 大則病進. 上盛則氣高, 下盛則氣脹.
(上)景卷之十八理集不寐經義
帝曰: 人之多臥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 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 而分肉不解焉. 腸胃大則衛氣留久, 皮膚濕則分肉不解, 其行遲. 夫衛氣者, 晝日常行於陽, 夜行於陰, 故陽氣盡則臥, 陰氣盡則寤. 故腸胃大, 則衛氣行留久; 皮膚濕, 分肉不解, 則行遲, 留於陰也久, 其氣不清, 則欲瞑, 故多臥矣. 其腸胃小, 皮膚滑以緩, 分肉解利, 衛氣之留於陽也久, 故少瞑焉.




漫談泄瀉的治療
陳潮宗 中醫師
即是腹瀉的一種病症,是指大便次數增多,且以糞質稀薄,或呈水樣,或完穀不化、氣味異常,或夾有大量黏液為特徵的一種疾病。古稱大便溏薄者為「泄」,大便呈水樣者為「瀉」,在《醫旨諸餘.泄瀉辨》中云:「愚謂糞出少而勢緩者,為泄,若漏泄之謂也。糞大出而直下不阻者,為瀉,傾瀉之謂也」。《奇效良方.泄門》中云:「泄者泄漏之意,時時溏薄,或作或愈;瀉者一時水去如注」。
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如飲食衛生、氣候變化、情志失調、脾胃虛弱等,但多以濕盛及脾胃功能失調有關,以致清濁不分,水穀混雜而下,並走大腸而成。從病因辨,有風瀉、寒瀉、暑瀉、熱瀉、濕瀉、濡瀉、痰瀉、氣瀉、傷食瀉等證之分;從泄瀉症情和大便性質辨,有鶩瀉、溏瀉、水瀉、五更瀉、祿食瀉、滑瀉等證之別。
西醫醫學將腹瀉分為急性腹瀉及慢性腹瀉。急性腹瀉多因腸炎引起,少數是因於毒素、藥物或化學物質,而且大部份是在24至72小時內即發生腹瀉症狀,並伴有其他急性炎症的症狀,如發燒、腹痛、肌肉疼痛、倦怠等。
常見引起急性腹瀉的有食物中毒、傷寒、痢疾、病毒性胃腸炎等。慢性腹瀉則多由消化不良引起,其他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肝硬化、結腸腫瘤、結核病、精神因素、情緒因素等因也可造成腹瀉。此外,結腸過敏、腸功能紊亂等也可引起腹瀉。
內傷七情
(一)飲食內傷
因暴飲暴食,導致消化不良、宿食內停,或過食生冷、肥甘之品,或誤食不潔物,均可傷及脾胃,使脾胃運化失調,水穀清濁不分,停滯於內,反成痰濁,壅滯中焦,脾不健運,胃腸不和,造成泄瀉。
(二)情志不暢
因憂思惱怒,肝氣不達,橫逆犯脾,使脾運化失常,而致腹瀉;或憂思傷脾,土虛木賊,亦可致泄。腹瀉的發作與發怒、緊張等情緒有關。
感受六淫之邪
外感六淫,邪氣入裡,使脾胃失和,以致此病。六淫中以感受濕邪最為多見,《時病論.濕瀉》中云:「泄瀉之病,屬濕為多,濕侵於脾,脾失健運,不能滲化…」。因脾喜燥惡濕,故有「濕多成五泄」、「無濕不成瀉」之說。
《黃帝內經.靈樞》雜病.第二十六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陰;怒而多言,刺足少陽。


泄瀉
一、 概念
泄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的病證。
大便溏薄而勢緩者爲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瀉。
二、 名詞解釋
(一)濡泄:因水濕阻於胃腸,脾虛不能制水所致的泄演。
(二)飧泄:瀉下完穀不化,脾胃氣虛陽弱,或內傷七情,或風寒、濕、熱諸邪客犯腸胃皆可導致。
(三) 大腸泄:泄瀉的一種。《難經 五十七難》:“大腸泄,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
(四)溏泄:指瀉下清稀垢穢。
(五)騖泄:指瀉五水糞相雜,色青黑如鴨糞,小便清,脈沈遲。
(六)滑泄:久瀉不禁謂之滑泄。
三、 沿革
(一)《內經》中關於本證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溏泄”、“騖泄”等記載,並對其病因病機等有較全面論述。
《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
《素問•至真要大論》:“暴注下瀉,皆屬於熱。”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濕盛則濡泄”,“春傷于風,夏生飧泄”。
(二)《諸病源候論》始明確將“泄瀉”與“痢疾”分述。宋朝以後本病始統稱爲“泄瀉”。
(三)《醫宗必讀》爲本病治療設有九法,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泄瀉的治法,是泄瀉治療學上的里程碑。
【病因病機】
一、病因
(一)感受外邪: 外感寒濕暑熱之邪常可引起泄瀉,其中以濕邪最爲多見。
寒濕邪
侵襲皮毛肺衛 脾胃升降失司,運化失常,清濁不分 泄瀉
暑濕熱




(二)飲食所傷
誤食不潔之物
飲食過量 脾運失職
化生寒、濕、熱、食滯之邪 升降失調 泄瀉
恣食肥甘 清濁不分
恣啖生冷

(三)情志失調
憂鬱惱怒 肝氣鬱結
脾失健運,氣機升降失常 泄瀉
憂思傷脾 土虛木乘

(四)病後體虛
久病失治,脾胃受損 日久傷腎,脾失溫煦,運化失職 泄瀉

(五)稟賦不足
由於先天不足,稟賦虛弱
不能受納運化某些食物 泄瀉
素體脾胃虛弱

二、 病機
(一)病理因素主要是濕,發病的關鍵爲脾病濕盛。
病機關鍵是濕盛與脾病,因濕盛而致脾病者,多爲急性腹泄(暴瀉);因脾虛而後濕邪,滯者多爲慢性腹瀉(久瀉)。

(二)病理機制爲脾胃運化失調,小腸受盛和大腸傳導失常,清濁不分,相夾而下。
因飲食、外感、情志等因素致脾運失職,小腸無以分清泌濁,大腸無以傳化,水反爲濕,穀反爲滯,合汙而下,則發生泄瀉。

(三)病位在脾胃與大小腸,並可涉及腎和肝。
泄瀉基本病理變化爲脾胃受損,濕困脾土,腸道功能失司,病位在大小腸,脾失健運是關鍵,同時與肝、腎密切相關。脾主運化,喜燥惡濕,大小腸司泌濁、傳導,肝主疏泄,調節脾運,腎主命門之火,能暖脾助運,腐熟水穀。





(四)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虛實間可兼夾轉化。
一般地說,暴瀉多屬於實,久瀉多屬於虛,其虛實之間又可相互兼夾轉化,如暴瀉遷延日久,每可由實轉虛而成久瀉,久瀉複受濕、食所傷,亦可急性發作,表現爲虛中夾實的病候。
病因病機示意圖
外感濕邪 寒濕
(寒暑熱) 邪阻胃腸 濕熱 暴瀉(實)
濕滯 濕邪困脾 食積
飲食不當
(不節不潔)
運化失常
清濁不分 脾虛
情志失調 脾虛運遲 腎虛 久瀉(虛)
(憂思鬱怒) 脾虛 火衰木郁 肝鬱
體弱久病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以大便糞質溏稀爲診斷的主要依據,或完穀不化,或糞如水樣,或大便次數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數次以上。
2.常兼有腹脹腹痛、腹鳴、納呆。
3.起病或急或緩,暴瀉者多有暴飲暴食或誤食不潔之物的病史。遷延日久,時發時止者,常由外邪、飲食、情志等因素誘發。








中醫認為“脾”、“胃”、“小腸”、“大腸”之間的相互關係如何?
發佈日期: 2007-07-27 22:36

功能性便秘是指由於生活規律改變、情緒抑鬱、飲食因素、排便習慣不良、藥物作用等因素所致的便秘,例如,外出旅行的人,由於生活規律、周圍環境的改變,以及勞累等因素的影響,多會出現便秘,這種便秘則屬於功能性便秘。
所謂氣秘是指由於氣機鬱滯,通降失職,使糟粕內停,不能下行所致的便秘。
氣秘多發於憂愁、思慮過度、情志不暢或久坐不少動的人。
氣秘和熱秘均屬於實證便秘。
祖國醫學也認為,情志不暢,鬱思氣結,一則思慮傷脾,脾氣不足,則氣虛而傳送無力;二則氣鬱傷肝,肝氣失於調暢,氣機壅滯,則“氣內滯而物不行”,或氣鬱日久化火,火邪傷津,亦可使腸道失潤,最終都會使大腸的氣機紊亂,通降失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不得下行,而發生大便秘結。
另外,一些疾病如抑鬱型精神病、神經官能症或癔病等,能使植物神經系統失去平衡
,使分佈在腸管上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而副交感神經作用減低,抑制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從而產生便秘。
一個人情緒的變化,精神緊張,激動喜怒等,都會影響到血壓,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容易得高血壓。而這些精神、神經因素也往往同時會使人的正常排便規律發生變化,如長期的情緒緊張或精神上受到強烈的刺激等,會使便意消失,

_________________
惡女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